-
【2022年绍兴招商】绍兴市:跨境电商破百亿的 “丝路” 突围
绍兴市:跨境电商破百亿的 “丝路” 突围 一、规模跨越:从试点到示范的三年蜕变 2021 年,绍兴跨境电商出口额达 118.6 亿元,同比增长 20.64%,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自 2019 年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绍兴迅速构建起 “产业带 + 跨境电商 + 海外仓” 模式,全市跨境电商企业近 4000 家,其中柯桥区纺织、诸暨市珍珠等 5 个产业集群成为省级试点,集聚效应显著。 二、产业联动:传统市场的电商化转型 绍兴的跨境电商崛起依托深厚的产业根基:柯桥区中国轻纺城设立跨境电商专区,2021 年线上交易额超 50 亿元,1.2 万家商户触网转型;诸暨市山下湖镇打造 “珍珠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亚马逊、阿里国际站等平台,将珍珠饰品销往 120 个国家,单价提升 3-5 倍。此外,绍兴推出 “跨境电商 + 市场采购” 组合政策,对企业海外仓建设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2021 年新增海外仓面积超 10 万平方米。 三、服务创新:全链条的生态构建 绍兴市建立 “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物流跟踪、关税代缴、知识产权保护等 12 项功能,企业操作效率提升 70%。在金融支持方面,与中信保合作推出 “跨境电商贷”,2021 年为企业提供融资超 30 亿元,不良率控制在 0.5% 以内。同时,开展 “百场万企” 培训计划,年培训跨境电商人才超 1 万人次,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四、未来布局:“双循环” 中的枢纽角色 绍兴计划到 2025 年,跨境电商出口额突破 300 亿元,培育 10 个亿级跨境电商品牌。通过深化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作,建设 “绍兴 — 中亚” 班列,2022 年首列班列运载纺织面料、机械装备等货物,行程 9000 公里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开辟跨境电商陆路新通道。
2022-02-17
-
【2022年南浔区招商】湖州市南浔区:长三角文旅新地标背后的区域协同
湖州市南浔区:长三角文旅新地标背后的区域协同 一、战略机遇:沪苏湖铁路催生的文旅红利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和沪苏湖铁路建设,南浔区迎来文旅发展黄金期。2022 年 1 月,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上合区)正式设立,南浔作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 31 个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总投资超 200 亿元。其中,“水晶晶国际美食城” 作为标杆项目,总投资超 22 亿元,涵盖美食文化街区、养生理疗等六大板块,目标打造长三角美食旅游目的地。 二、项目布局:文化基因与现代业态的融合 南浔的文旅项目凸显 “江南文化 + 时尚体验” 特色:复兴丝商文化,重建 “四象八牛” 商业建筑群,引入米其林餐厅、国际咖啡品牌;挖掘古镇 IP,推出 “南浔夜宴” 沉浸式演出,游客夜间停留时间从 1.5 小时延长至 4 小时;发展康养产业,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建设国际医疗中心,提供高端体检、中医理疗等服务,预计年接待康养客群 50 万人次。 三、交通赋能:“轨道上的文旅圈” 成型 沪苏湖铁路预计 2024 年通车,届时南浔至上海虹桥仅需 30 分钟,将纳入上海 “1 小时文旅圈”。南浔借机推出 “高铁 + 旅游” 套票,与上海春秋旅行社等机构合作开发 “古镇探秘”“丝绸文化之旅” 等线路,2021 年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 28%,其中上海客源占比提升至 45%。 四、未来愿景:长三角文旅协同示范 南浔区计划到 2025 年,文旅产业投资累计超 500 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 200 亿元。通过与苏州吴江、嘉兴嘉善共建 “环淀山湖文旅联盟”,联合推出长三角水乡旅游护照,实现景区门票互通、线路互推,致力成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样板区。
2022-02-17
-
【2022年泰顺县招商】温州市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冲刺 “开门红” 的县域实践
温州市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冲刺 “开门红” 的县域实践 一、企业奋进:春节不停产的产能坚守 新年伊始,泰顺县新能源企业开足马力: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主流车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唯一供应商,通过留工留薪政策,1000 余名员工春节坚守岗位,采取轮班制确保生产不断档,预计一季度产值 1.5 亿元。该企业的忙碌景象,是泰顺县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推动县域经济升级的缩影。 二、产业聚焦:山区县的精准卡位 泰顺县立足生态优势,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作为首位产业,出台《泰顺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给予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前三年全返等优惠。目前,全县集聚相关企业 23 家,形成从冷却系统、线束到充电桩的完整链条,2021 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40%,成为山区县产业转型典范。 三、要素保障:政策与服务的双重加持 为破解山区招工难题,泰顺县建立 “县校合作” 定向培养机制,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新能源技术专业,年输送人才 200 名;在资金方面,设立 1 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对重大项目给予最高 2000 万元设备补贴。此外,推行 “驻企服务员” 制度,由科级干部一对一协调审批、用工等问题,平均解决周期缩短至 3 个工作日。 四、未来蓝图:生态工业的山区路径 泰顺县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50 亿元,建成省级新能源产业园。同时,依托 “生态 + 工业” 模式,探索光伏组件与农业大棚结合的 “光伏农业”,预计年发电量超 1 亿度,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又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走出一条山区县绿色工业化道路。
2022-02-17
-
【2022年浙江招商】浙江省:招大引强的新目标与新动能
浙江省:招大引强的新目标与新动能 一、战略目标:万亿级引资的格局重构 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 “十四五” 期间累计引进省外内资 1000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000 亿美元的目标。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四大万亿级产业,要求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超 1/3,体现出从 “量” 到 “质” 的招商转型。 二、平台赋能:自贸区与经开区的 “磁场” 效应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招大引强主阵地,2021 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35%,占全省比重提升至 22%。在宁波片区,依托油气全产业链优势,引进埃克森美孚等项目,年交易额突破 5000 亿元;在杭州片区,阿里云全球总部项目带动 120 家生态企业落户,形成云计算产业集群。全省经济开发区则实施产业链 “链长制”,2021 年新引进产业链关键项目 480 个,同比增长 30%。 三、模式创新:基金招商与飞地经济 浙江创新 “政府引导基金 + 市场化招商” 模式,省级产业基金规模达 1500 亿元,2021 年通过 “以投带引” 引进韦尔股份、中芯国际等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超 2000 亿元。同时,推行 “飞地经济”,在上海、深圳设立 20 个 “科创飞地”,吸引异地研发团队落地浙江生产,如杭州未来科技城的 “深圳研发 — 杭州制造” 模式,已孵化项目 37 个,其中 8 个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四、区域协同:长三角产业链的精准补位 浙江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分工,2021 年与沪苏皖联合举办招商推介会 23 场,共同引进英特尔 FPGA 中国创新中心等跨区域项目。在生物医药领域,浙江与上海共建 “张江 — 杭州生物医药走廊”,2021 年联合审批跨区域研发项目 15 个,推动创新药临床试验周期缩短 40%。 五、未来展望:新发展格局的浙江方案 通过招大引强,浙江正构建 “总部经济 + 研发中心 + 制造基地” 的梯度布局:在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集聚总部和研发环节,在浙中、浙南地区建设先进制造基地。到 2025 年,浙江目标培育 100 家世界 500 强供应链企业,形成 “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 的倍增效应,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2022-02-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